[ 作者: admin 出自: 发表时间: 2015-06-24 点击: 744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码:0827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研究、开发、管理和营销方面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创业意识,能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食品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及管理、工程设计、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和译的基本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成绩相当的综合水平。
3、掌握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与国家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水平二级测试合格成绩相当的综合水平。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数学、化学及其它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具备数学和化学等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2.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食品研究、开发、分析和检测能力。
3.掌握扎实的食品工程与机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食品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维护等食品工程技术能力。
4.掌握各类食品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初步具备食品加工技术和自行设计开发新型食品的能力。
5.熟悉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食品加工行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粮油、焙烤、植物蛋白制品等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粮油制品和副产品综合深加工的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等工作的能力。
2.掌握乳、肉、蛋等畜产品及副产品综合深加工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相关行业从事生产、检验、管理、工艺设计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3.熟悉果蔬贮存、保鲜和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果蔬及饮料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的能力,或熟悉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加工和功能食品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功能食品加工的初步能力。
4.熟悉ISO22000食品安全内审员、ISO9001质量管理内审员和三级以上公共营养师或食品检验员等一个以上资格考试要求的相关基础知识,并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
三、核心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等。
四、学制与学位
1. 学制:四年
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学时与学分构成表
1. 总学时/总学分:3089/188.5;课内学时/课内学分:2485/148.5
2. 学时/学分构成表
课程 类别 |
公共能力培养课程 |
专业能力培养课程 |
发展能力培养课程 | |||||||||||||||||
小计 |
理论 教学 |
实验 实训 |
综合 实践 |
小计 |
理论 教学 |
实验 实训 |
综合 实践 |
小计 |
理论 教学 |
实验 实训 |
综合 实践 | |||||||||
学时数 |
874 |
654 |
92 |
128 |
1602 |
867 |
293 |
442 |
613 |
341 |
238 |
34 | ||||||||
比例 (%) |
28.29 |
21.17 |
2.98 |
4.14 |
51.86 |
28.07 |
9.49 |
14.31 |
19.84 |
11.04 |
7.70 |
1.10 | ||||||||
学分数 |
57 |
41 |
4 |
12 |
95 |
51 |
18 |
26 |
36.5 |
20.5 |
14 |
2 | ||||||||
比例 (%) |
30.24 |
21.75 |
2.12 |
6.37 |
50.40 |
27.06 |
9.55 |
13.79 |
19.36 |
10.88 |
7.43 |
1.06 | ||||||||
总学时 |
3089 |
课内教学 |
2485 |
理论教学 |
1862 |
实验实训 |
623 |
综合实践 |
604 | |||||||||||
总学分 |
188.5 |
课内教学 |
148.5 |
理论教学 |
112.5 |
实验实训 |
36 |
综合实践 |
40 | |||||||||||
实践教学学时 占总学时(%) |
39.72 |
实验实训学时 占总学时(%) |
20.17 |
综合实践学时 占总 学时(%) |
19.55 |
实验实训学时 占课内学时(%) |
25.07 |
实践教学教分 占总学分 (%) |
41.38 | |||||||||||
六、四年课程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期 |
课内 教学 |
入学 /毕业 教育 |
考试 |
课程设计 |
专业 见习 |
社会 实践 调查 |
产品设计 |
思想政 治理论 课实践 |
劳动 |
军事训练与安全教育 |
专业实习 |
毕业设计(论文) |
机动 |
小计 |
一 |
14 |
0.5 |
1.5 |
√ |
2 |
0 |
18 | |||||||
二 |
16 |
1.5 |
1 |
√ |
1 |
0.5 |
20 | |||||||
三 |
17 |
1.5 |
1 |
√ |
1 |
0.5 |
20 | |||||||
四 |
17 |
1.5 |
√ |
1.5 |
20 | |||||||||
五 |
17 |
1.5 |
1 |
0.5 |
20 | |||||||||
六 |
17 |
1.5 |
1 |
4 |
0.5 |
20 | ||||||||
七 |
10 |
0.5 |
8 |
1.5 |
20 | |||||||||
八 |
/ |
0.5 |
8 |
0.5 |
17 | |||||||||
合计 |
108 |
1 |
9.5 |
2 |
1 |
1 |
4 |
(4) |
2 |
2 |
8 |
8 |
6 |
155 |
注:产品设计、社会实践调查等安排在课余时间或假期进行,不占用上课时间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表
1.公共能力培养课程模块
能力 类别 |
能力培养目标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学 时 |
各 学 期 学 时 |
考核形式 | ||||||||||||
合计 |
理论教学 |
实验实训 |
综合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认证 | ||||
公 共 能 力 |
价值判断能力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30 |
30 |
2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 |
16 |
16 |
1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4 |
68 |
68 |
4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 |
34 |
34 |
2 |
√ |
|||||||||||||
形势与政策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
4 |
(68) |
(68) |
√ |
√ |
√ |
√ |
√ |
||||||||||
价值判断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选修) |
1 |
1周 (17) |
1周 (17) |
√ |
√ |
√ |
√ |
√ |
√ |
√ | ||||||||
价值判断能力培养校选课程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交流沟通能力 |
大学英语(一)、(二)、(三)、(四) |
14 |
226 |
226 |
4 |
4 |
4 |
2 |
√ |
|||||||||
大学语文 |
2 |
30 |
30 |
2 |
√ |
|||||||||||||
交流沟通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选修) |
1 |
1周 (17) |
1周 (17) |
√ |
√ |
√ |
√ |
√ |
√ |
√ | ||||||||
交流沟通能力培养校选课程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身心调适能力 |
基础体育 |
2 |
60 |
60 |
2 |
2 |
√ |
|||||||||||
健康运动项目训练(一)、(二) |
2 |
(60) |
(60) |
√ |
√ |
√ | ||||||||||||
职业生涯设计与创业就业指导 |
2 |
(38) |
(38) |
√ |
√ |
√ |
√ |
|||||||||||
军事训练与安全教育 |
2 |
2周 (34) |
(34) |
√ |
√ |
|||||||||||||
劳动技能训练 |
2 |
2周 (34) |
(34) |
√ |
√ |
√ |
||||||||||||
身心调适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 |
1 |
1周 (17) |
1周 (17) |
√ |
√ |
√ |
√ |
√ |
√ |
√ | ||||||||
身心调适能力培养校选课程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信息处理能力 |
大学计算机(一) |
2 |
30 |
30 |
2 |
√ |
||||||||||||
计算机操作训练(一) |
1 |
16 |
16 |
1 |
√ |
|||||||||||||
大学计算机(二) |
2 |
32 |
32 |
2 |
√ |
|||||||||||||
计算机操作训练(二) |
1 |
16 |
16 |
1 |
√ |
|||||||||||||
信息处理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 |
1 |
1周 (17) |
1周 (17) |
√ |
√ |
√ |
√ |
√ |
√ |
√ | ||||||||
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校选课程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小 计 |
57 |
874 |
654 |
92 |
128 |
11 |
12 |
8 |
4 |
注:①校级学生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每个活动项目为1学分,每个学生应当参与2个项目,获得不少于2学分。
②每个学生原则上应在每一类校级选修课程中选修2学分,共获得不少于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1门公共艺术
类课程、1门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和1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③大学计算机(二)、计算机操作训练(二)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开设不同的内容。
2.专业能力培养课程模块
能力 类别 |
能力培养目标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 时 |
各 学 期 学 时 |
考核形式 | ||||||||||||
合计 |
理论教学 |
实验实训 |
综合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认证 | ||||
专 业 能 力 |
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
高等数学(一) |
3.5 |
124 |
56 |
4 |
√ |
|||||||||||
高等数学(二) |
4 |
68 |
4 |
√ |
||||||||||||||
工程数学 |
3 |
51 |
51 |
3 |
√ |
|||||||||||||
无机分析化学及实验 |
4 |
64 |
48 |
16 |
4 |
√ |
||||||||||||
有机化学及实验 |
2.5 |
40 |
24 |
16 |
3 |
√ |
||||||||||||
物理化学及实验 |
3 |
51 |
36 |
15 |
3 |
√ |
||||||||||||
化工原理及实验 |
3 |
51 |
36 |
15 |
3 |
√ |
||||||||||||
工程制图 |
3 |
48 |
32 |
16 |
3 |
|
|
|
|
|
|
|
√ |
|
| |||
机械学基础 |
2.5 |
42 |
42 |
|
3 |
|
|
|
|
|
|
|
√ |
| ||||
电工学 |
3 |
48 |
36 |
12 |
|
3 |
|
|
|
|
|
|
|
√ |
| |||
食品科学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
食品生物化学 |
3 |
51 |
51 |
|
|
3 |
|
|
|
|
|
√ |
|
| |||
食品生化化学 实验 |
2 |
36 |
36 |
|
|
3 |
|
|
|
|
|
|
√ |
| ||||
食品营养学 |
2 |
36 |
36 |
|
|
2 |
|
|
|
|
|
|
√ |
| ||||
食品微生物学 |
2.5 |
42 |
42 |
|
|
|
3 |
|
|
|
|
√ |
|
| ||||
食品微生物学 实验 |
2 |
36 |
36 |
|
|
|
3 |
|
|
|
|
|
√ |
| ||||
食品化学 |
3 |
51 |
51 |
|
|
3 |
|
|
|
|
|
√ |
|
| ||||
食品分析 |
4 |
68 |
68 |
|
|
|
4 |
|
|
|
|
√ |
|
| ||||
食品分析实验 |
4 |
64 |
64 |
|
|
|
4 |
|
|
|
|
|
√ |
| ||||
食品安全学 |
2 |
36 |
36 |
|
|
|
3 |
|
|
|
|
|
√ |
| ||||
*食品安全知识大赛 |
1 |
1周(17) |
(17) |
|
|
|
√ |
|
|
|
|
|
|
√ | ||||
*食品文化节 |
1 |
1周(17) |
(17) |
|
|
|
|
√ |
|
|
|
|
|
√ | ||||
食品工程技术知识运用能力 |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 |
4 |
68 |
68 |
|
|
|
|
4 |
|
|
|
√ |
|
| |||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实训 |
3 |
51 |
51 |
|
|
|
|
3 |
|
|
|
|
√ |
| ||||
食品技术原理 |
3 |
51 |
51 |
|
|
|
3 |
|
|
|
|
√ |
|
| ||||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及实训 |
3 |
51 |
35 |
16 |
|
|
|
|
|
3 |
|
|
|
√ |
| |||
*产品设计大赛 |
1 |
1周(17) |
(17) |
|
|
|
|
|
√ |
|
|
|
|
√ | ||||
食品加工技术应用实践能力 |
专业见习 |
1 |
1周(17) |
(17) |
|
√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调查 |
1 |
1周(17) |
(17) |
|
|
√ |
|
|
|
|
|
|
√ |
| ||||
产品设计与制造 |
4 |
4周(68) |
(68) |
|
|
|
|
|
√ |
|
|
|
√ |
| ||||
*专业技能测试 |
1 |
1周(17) |
(17)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习 |
8 |
8周(136) |
(136) |
|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
8 |
8周(136) |
(136) |
|
|
|
|
|
|
|
√ |
|
答辩 |
| ||||
合 计 |
95 |
1602 |
867 |
293 |
442 |
11 |
13 |
17 |
23 |
7 |
3 |
|
|
|
3、发展能力培养课程模块
能力 类别 |
能力 培养 目标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学 时 |
各 学 期 学 时 |
考核形式 | ||||||||||||
合计 |
理论教学 |
实验实训 |
综合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认证 | ||||
发展能力 |
粮油 食品 加工 能力(必修) |
粮油加工工艺学 |
2.5 |
42 |
42 |
|
|
|
|
|
|
3 |
|
|
|
√ |
|
|
焙烤制品工艺学 |
2.5 |
42 |
42 |
|
|
|
|
|
|
3 |
|
|
|
√ |
|
| ||
植物蛋白制品工艺学 |
2 |
32 |
32 |
|
|
|
|
|
|
2 |
|
|
|
√ |
|
| ||
粮油食品加工综合实验 |
5 |
85 |
|
85 |
|
|
|
|
|
5 |
|
|
|
|
√ |
| ||
粮油制品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
1 |
1周(17) |
|
(17) |
|
|
|
|
√ |
|
|
|
|
√ |
| |||
畜禽 产品 加工 能力(必修) |
乳与乳制品工艺学 |
3 |
51 |
51 |
|
|
|
|
|
|
|
3 |
|
|
√ |
|
| |
肉制品工艺学 |
2.5 |
42 |
42 |
|
|
|
|
|
|
|
3 |
|
|
√ |
|
| ||
蛋制品工艺学 |
2 |
32 |
32 |
|
|
|
|
|
|
|
2 |
|
|
√ |
|
| ||
畜禽产品加工综合实验 |
5 |
85 |
|
85 |
|
|
|
|
|
|
5 |
|
|
|
√ |
| ||
果蔬及饮料加工能力(选修) |
果蔬贮藏与保鲜 |
2 |
32 |
32 |
|
|
|
|
|
|
|
|
2 |
|
|
√ |
| |
果蔬加工工艺学 |
2 |
36 |
36 |
|
|
|
|
|
|
|
|
3 |
|
√ |
|
| ||
软饮料工艺学 |
2 |
32 |
32 |
|
|
|
|
|
|
|
|
2 |
|
√ |
|
| ||
果蔬贮藏与加工综合实验 |
4 |
68 |
68 |
|
|
|
|
|
|
|
4 |
|
|
√ |
| |||
果蔬及饮料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
1 |
1周(17) |
|
(17) |
|
|
|
|
|
|
√ |
|
|
√ |
| |||
功能食品设计与加工能力 (选修) |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 |
2 |
32 |
32 |
|
|
|
|
|
|
|
|
2 |
|
|
√ |
| |
功能食品学与功能评价 |
2 |
36 |
36 |
|
|
|
|
|
|
|
|
3 |
|
√ |
|
| ||
天然产物化学 |
2 |
32 |
32 |
|